來源:中工網
食堂辦得好不好,直接影響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。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彭酉段五標項目各工區的大廚每天起得最早,睡得最晚,和鍋碗瓢勺盆“打交道”。主廚們常說:“我們是炊事員,本職就是做飯,把飯菜做好,讓職工吃飽吃好,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?!?/p>
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掌勺的他們已“熬”成了行家里手。渝湘復線高速公路彭酉段五標項目現有三個工區,一個工區一個食堂,工地干活和吃飯人員同比之多,項目上的職工來自東西南北各個地方,有喜歡清淡的,也有口味重的,有喜歡吃硬的,也有喜歡吃軟的。為了讓大家都能吃上各自想要的味道,主廚們都有對工區每一名職工進行“最愛”一道菜的調查,對菜品進行創新,不斷改進烹飪技術。
為了平衡不同年齡段職工的口味,主廚們一邊刻苦學習、一邊苦心鉆研,適時更換食材、調節味道。當大家還在酣睡時,主廚和幫廚已經按照預定分工,蒸饅頭、炒菜、煮粥……各司其職、井然有序。切菜、掄大勺……對于主廚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。胳膊上的力量不夠,就練習俯臥撐;手上的力量不夠,就多拿刀練習,原本細皮嫩肉的手上起了一層層厚厚的老繭。飯后別人休息,他們仍在忙碌,清理灶臺、整理衛生、收拾庫房……剛忙完上頓,又要為下頓做準備,圍在灶臺邊,精心準備一日三餐。
二工區是一個多達五六十人的大家庭,每天都有熱騰騰的飯菜,談何容易,但他們從不為工作之累叫過一聲苦。在工地大干時期,他們會給職工增加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菜品,在寒冷干燥的冬季,常常會煮些熱湯,給職工暖身子,在節假日,和職工們一同包餃子、蒸包子,節味十足……飯菜津津有味,職工們自然干勁十足。
烈日炎炎,同事們在施工,他們會給大家熬制綠豆湯,送到施工現場。同事生病時,他們會根據醫生的囑托和本人的需求,用心做病號飯。食堂經常遇到在臨開飯時接到增加吃飯人員和加菜通知的事情,作為主廚的田婭和幫廚們總是會積極想辦法,在短時間內完成,優先保證臨時增加人員能吃上飯菜,從未發生過因為食堂原因讓增加人員吃不上飯。
有時間,職工從工地上回來晚了,錯過了吃飯時間,她們總是一直等在食堂,等人回來后,立馬開火、下面、炒菜一系列動作,短短幾分鐘就把香氣四溢的飯菜盛在碗里、端到桌上。這些小細節,讓工區每一位職工打心眼里感受到“家”的溫暖。餐桌連著施工現場,飯菜連著職工的心,施工現場就是戰場,灶味融著濃郁的汗臭味。
食堂工作看似簡單,而實際上很繁瑣,需要細心耐心。為了讓大家滿意,田婭動了不少腦筋,想了不少辦法,始終本著對職工身體健康安全負責的心去做,堅決做到不進腐爛、變質食材,緊跟季節變換,注重營養搭配。在田婭看來,只有把飯菜做好,讓職工滿意,在食堂崗位上埋頭苦干、任勞任怨才是王道。
食堂是工區里最特殊的部門,廚師們是最平凡卻又最特殊的人,雖然不像生產人員一樣戰斗在一線,但在各自的炊事崗位上盡職盡責,全力保障同事們能全力投入施工生產。田婭說,在彭酉項目二工區掌勺一年多的時間里,一勺一鏟揮動間,盡是“酸甜苦辣咸”。(徐敏 聶新式)
責任編輯:姚怡夢
來源:中工網